文/陳婠娟 採訪諮詢/賦真妍皮膚專科診所陳建名院長
看似白嫩細緻又幼滑的寶貝肌膚,總讓媽媽看得羨慕不已!然而,如此嬌嫩的寶寶肌,不但容易因為環境、溫度與保養方式而出現問題,除了照顧上不容馬虎,選購保養品更要注意成分,建議挑選專屬寶寶使用的產品,避免因含有雌激素成分而造成性早熟。
每一個可愛的寶貝,不只渾身上下散發讓媽媽無法抵擋的奶香味,軟嫩細幼的肌膚,更是讓人忍不住一摸再摸啊!嬰幼兒肌膚之所以讓人無比憧憬,就在於他們的肌膚細緻到毫無瑕疵,就像一顆白煮蛋般的白嫩幼滑。
皮膚結構尚未發育完全
不過,嬰幼兒的肌膚看似細嫩,其實更需要加倍的呵護才行!
因為他們的皮膚結構仍未發育完全,所接觸的刺激尚未足夠,表皮層的增生速度也不如大人快速,寶寶的皮膚厚度只有成人的二分之一而已,因此,肌膚對外的防禦力相對較低。
賦真妍皮膚專科診所陳建名院長說,由於寶寶的皮膚還未成 熟,面對外界的冷熱溫度驟變調節能力不佳,不像成人能藉血管收縮擴張或是汗腺的排汗多寡,進行調節體溫的作用。皮膚油脂分泌不足加上保濕能力不佳,讓寶寶的皮膚很容易出問題。
保養著重保濕.留住水分
皮膚保水能力的好壞,其實是建構在完整的角質層,與細胞間脂層、皮脂分泌量搭配得宜,才能真正為皮膚留住水分。由於嬰幼兒的皮膚完整度不及成人,因此,經皮散失水分的程度會比成人高,所以需藉助外在的乳液來幫助滋潤肌膚。
產品成分愈單純,質地適中不粘膩是最佳的選擇,特別是有添加神經醯胺(該成分為角質細胞間脂質含量最高的保溼因子),對皮膚保水度的提升有不錯效果;而如果在冬季十分乾燥時,也能考慮含乳油木果油、嬰兒油等油脂含量較高的成分,以提高保濕效力與持久度。如果寶寶皮膚已經有了乾燥、脫屑的狀況,一定要適當補充 乳液,同時要注意洗澡水溫切勿過高,並選擇中性沐浴乳,才不會讓所剩不多的油脂,因過度清潔而讓寶寶乾癢症狀加劇。若出現明顯肉眼可見的紅腫或搔抓反應,一定要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。
小心!誤用含雌激素的保養 品引發性早熟
近來,「誤用雌激素的保養品,造成性早熟」的話題不斷,這也讓不少媽媽心生恐懼,擔心寶寶是否已經深陷保養危機中!陳建名院長補充,不可否認的是,含有雌激素的乳液,使用後明顯會讓皮膚變嫰滑,且保濕效果也會增加,相信應該是爸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用。
一般而言,短期數天的使用並沒有過大的影響,然而,如果長期使用,如數週或數月的話,就有機會影響身體並產生性早熟的情況,比如發生胸部提早發育、男性女乳症,男性精蟲量下降,甚至是生長板提早閉合長不高等問題。但只要及早停用,大多能回復正常。
※原文刊載於2022年12月號《媽媽寶寶》430期。
※原文連結 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s/9925732
※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【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】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
※本文由《媽媽寶寶mombaby》授權刊登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!
知識補給
0~1歲寶寶要用到的哺育用品琳瑯滿目,購買時應該怎麼挑、怎麼選?以下針對主要的13種哺育用品,看看專家怎麼說:
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奶瓶依材質可分成「玻璃」、「塑膠」、「矽晶」3種。玻璃奶瓶的特色是耐熱、導熱快、降溫快、易清洗、透明度高;塑膠奶瓶又分成PP、PES、PPSU 3種材質,PES和PPSU屬於高階塑膠奶瓶,比PP奶瓶更輕、更耐摔,使用期限也較長;矽晶奶瓶的特點是耐熱、輕巧、摔不破、瓶身軟,可抵抗化學物質腐蝕。
另外,依功能開發的款式還有「防脹氣奶瓶」和「防爆奶瓶」。防脹氣奶瓶能有效減少或避免空氣混入奶水。防爆奶瓶在瓶身外多加一層液態矽膠保護,就算不小心摔破也不怕碎片四處亂飛。
小嬰兒一天平均會喝6次奶,出生前至少要準備4大2小共6支奶瓶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陳麒年表示,在寶寶0~3個月期間,可以使用120cc~160cc的小奶瓶,4~6個月奶量上升到180cc~200cc,就要換成240cc的大奶瓶,7個月以後寶寶的奶量不一而足,可以大、小奶瓶交替使用。
*無論是什麼材質的奶瓶,長期使用都可能會刮損或孳生細菌,一定要定期更換。如果洗完奶瓶發現表面還是「霧霧的」,就要換新奶瓶囉!
*消毒塑膠奶瓶最好用蒸氣式消毒鍋或微波爐式消毒鍋。
*準備好一天要用的(奶瓶)量,晚上再一次清潔。
*奶嘴孔徑過大容易讓寶寶嗆奶、嘔吐甚至窒息,寶寶滿3個月前應避免使用大孔徑的奶瓶奶嘴。
*如果寶寶因為急著喝奶而嗆奶,可以餵幾口停一下再繼續,讓寶寶有緩衝時間。
*餵奶時,瓶身角度要保持30~60度,確保奶瓶前端沒有空隙,避免寶寶吸進空氣。
*如果寶寶每次拍嗝完仍會脹氣,或容易腹脹、溢吐奶,可以考慮使用防脹氣奶瓶。
*要訓練寶寶自己喝奶,應用輕巧不易摔破的塑膠奶瓶或矽晶奶瓶。
延伸閱讀:Pick!Pick!選對奶瓶&消毒鍋北鼻安心喝ㄋㄟㄋㄟ
奶粉分裝用品分成「盒裝」和「袋裝」,盒裝可重複使用、分拆攜帶。袋裝的設計一般都是拋棄式,單次用完就可以扔掉。
市售溫奶器分成「微電腦」、「手控」、「多功能調乳」3種款式。微電腦溫奶器可定時加溫、控溫、固定並顯示溫度;手控溫奶器須手動加溫、控溫,只能調段數,無法固定溫度;多功能調乳溫奶器具有配方奶調乳器的功能,可以一機多用。
奶水溫度太高會讓母奶中的免疫物質失去活性,設定溫度時最好不要超過60度。手控溫奶器無法固定確切的溫度,餵奶前最好先將奶水滴在手腕試一下溫度。
奶瓶刷、奶嘴刷一般分成塑膠、矽膠、鬃毛、海綿4種材質。矽膠刷有吸附油脂的功能,刷的比較乾淨,也不容易傷害瓶身。海綿刷同樣不易傷害瓶身,但因為材質軟容易吸水,可能會有發霉、發臭的問題,必須定期更換。
台灣氣候炎熱潮濕,奶瓶刷、奶嘴刷用完須放在通風處晾乾,刷毛最好兩個月換一次。如果家裡較不通風,可用不易發霉的鬃毛刷。
嬰兒用的奶瓶清潔劑成分較好沖洗,即使誤食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。除了清潔奶瓶,加水稀釋後還可以用來洗蔬果。
奶水中的脂質和蛋白質無法用清水洗淨,洗奶瓶時不能只用清水沖,一定要用清潔劑。
市售的消毒鍋分成「蒸氣式」、「紫外線」、「微波爐」3種款式。蒸氣式消毒鍋和微波爐消毒鍋主要是利用蒸氣殺菌,紫外線消毒鍋則是用紫外線殺菌。
消毒前一定要先把奶瓶徹底洗乾淨,尤其是瓶嘴容易孳生細菌的接縫。
市面上的安撫奶嘴款式大致有「圓頭型」、「拇指型」和「雙扁型」3種,材質分為乳膠和矽膠。瓶餵的寶寶通常比較喜歡圓頭型奶嘴,親餵的寶寶則偏好雙扁型奶嘴,購買時依照寶寶喜好挑選就可以了。
奶嘴的使用期限大約是2~4個月,一旦變形、變色或產生黏性就要馬上更換。乳膠奶嘴遇熱容易質變,不能用高溫消毒,只能用溫水或清水洗淨晾乾。
要防止寶寶對奶嘴產生依賴,可以多準備幾種不同款式讓寶寶交替使用。
延伸閱讀:寶寶奶嘴挑選秘訣!幫寶寶挑適合的奶嘴頭
嬰兒用的水杯可分成矽膠、塑膠(PP,PPSU)、不銹鋼3種材質,以「鴨嘴杯」和「吸管杯」兩種款式為主;吸管杯又分成「有擋片吸管杯」和「無擋片吸管杯」兩種款式。
水杯的使用順序為鴨嘴杯→有擋片吸管杯→無擋片吸管杯。許慧盈表示,雖然寶寶大概5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練習用鴨嘴杯喝水,但還是要先確認寶寶吸吮和吞嚥的能力。
寶寶剛開始用吸管杯可能會因為不習慣而亂咬,若吸管頭出現裂痕,應立即更換。外出最好選擇具有防漏功能的水杯,以免把包包弄濕。
副食品調理器分成「手動」和「電動」兩種款式。手動調理器又可進一步細分「單一式研磨器」和「複合式研磨器」;電動調理器適用大量食材,食材須達到一定份量才能使用。
使用電動調理器時,食物和水位須蓋過刀片,否則機器容易損壞。
副食品儲存盒主要是將副食品依寶寶一餐的份量以冰磚的形式儲存,用餐前拿一塊冰磚解凍加溫就可以了。
放在副食品儲存盒內的食物一定要煮熟,儲存時以一週的份量為限,以免孳生肉毒桿菌或大腸桿菌。此外,因為副食品儲存盒會放入冷凍庫保存或用微波爐加熱回溫,應避免購買不宜冷凍或微波的款式。
嬰兒用的標準型湯匙有矽膠、塑膠、不銹鋼3種材質,可以簡單分成「直」、「彎」兩種款式。直的湯匙大人(餵寶寶吃飯)、小孩都可以用,彎的湯匙主要是給寶寶練習用,因為寶寶還沒有能力將湯匙轉向嘴巴。
購買湯匙時應該依照寶寶的嘴巴大小和年齡選擇適合的尺寸,餵食初期最好用矽膠湯匙。餵寶寶時不要把湯匙戳得太深,這樣容易讓寶寶噁心反胃,湯匙大概伸進去一半就可以了。寶寶一開始吃副食品可能會用舌頭把食物頂出來,這和適不適應湯匙無關,寶寶習慣副食品的味道以後,就會主動張開嘴巴吃飯。
嬰幼兒餐盤有矽膠、玉米纖維、不銹鋼3種材質,分成圓形、方形兩種款式,有些餐盤底部附有吸盤,可吸附在桌面避免打翻。
帶寶寶外出用餐時,最好選擇可以固定在桌面的吸附式餐盤,可以防止寶寶在練習進食的階段產生挫折。
延伸閱讀:外出副食品怎麼帶?看準路程與目的這樣準備
長牙前的用品為「牙齦刷」和「牙齦膏」,長牙後的用品為「乳牙刷」和「幼兒用含氟或不含氟牙膏」「,前者刷牙齦,後者刷牙齒。
牙齦刷和乳牙刷必須分開使用,不能混著用。每次刷牙最好根據牙齒的數量刷1~3分鐘以上,刷牙時間太短無法清除牙菌斑。
挑選嬰兒用品除了考量安全性和實用性,也別忘了觀察產品的「cp值」和「續航力」,最好是大人、小孩都可以用的款式,讓寶寶練習之餘也能樂在其中。
【轉載自「嬰兒與母親https://www.mababy.com/,文章原址請點我。】
馬上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