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要當職場媽媽or全職媽媽?
要當職場媽媽or全職媽媽?吳品萱有感而發:工作家庭難兩全,育兒路上更需支持與鼓勵 文.圖/吳品萱 要上班賺錢,還是全心全意帶小孩?這個萬年考題,我當了近六年的媽媽還是沒解出來。我猜想大多數人心中最理想的答案是兩者「兼顧」,當然家庭和事業兩得意更好,我身邊還真的會出現這種女超人。「國民女神」賈永婕、我的好朋友侍好珠寶創辦人兼名模侍懷鳳,兩人都是送完小孩上學後,開始忙工作、扛下整家公司,養了無數員工,回家還能燒一整桌好菜,順便盯小孩功課,重點是維持美貌身材,還跟老公甜蜜恩愛。 在生孩子之前,我的計畫是專心帶孩子到幼兒園畢業,至於之後要不要工作,就再慢慢規劃。是的,聽起來非常夢幻,不愧是雙魚座,有計畫等於沒計畫。生完孩子後,我有「玩票」性質接一些工作,但也都只是偶爾拍拍照、走走秀,當時家裡有保母和我媽照顧孩子,加上兄弟倆還很小,整天都在睡覺。抱著出來玩、賺點零用錢的心態,所以頭一兩年,工作和家庭,我自以為「兼顧」得很好。 接著,我面臨了離婚和媽媽過世,我對小孩的依賴越來越深。雖然還是會接一些活動,但開始無法享受工作,一出門就急著想回家,工作時也很容易不耐煩、焦慮。之後,我的保母離職,我跟孩子的生活更為緊密,彼此都更黏對方,於是從兩、三年前開始,工作漸漸停擺,我專心照顧兩個孩子成長。 成為媽媽.工作家庭難兩全 直到前一陣子,孩子開學後,我想著孩子們大一點了,我可以試試看開始工作。結果上工第一天就面臨好多問題:首先是我沒有「後援」,身邊沒有人可以幫我照顧孩子;再來是我們的工作不能戴口罩,人與人之間距離又近,我又想,萬一我確診要隔離,孩子該怎麼辦? 我想,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問題,想「兼顧」但都沒辦法兩邊都做好,最後只能妥協,工作和家庭二選一。我身邊各種媽媽都有:扛下全家經濟支柱,從早到晚都在開會工作,只能犧牲陪伴小孩長大的「事業型」媽媽;專心照顧小孩,負責所有家務大小事,還要忍受老公和婆家冷言冷語的「阿信型」媽媽;工作到一半突然覺得會錯過孩子成長,毅然決然離職,重返家庭的「輪流型」媽媽;當然,也有不用賺錢也不用照顧小孩的「貴婦型」媽媽;至於文章開頭那種「女超人類型」的媽媽我就不想討論了,因為實在太不合理了。 陪伴孩子親力親為.育兒路上更需支持與鼓勵 我覺得近年來不管是爸爸或媽媽,都比較傾向自己帶孩子,這是一件很棒的事,更多的人開始重視家庭和親情。我猜想大概是我們這一代爸媽的父母都很忙,很多都是由阿公阿嬤帶大,想要彌補當初童年的遺憾,對於孩子成長都儘量親力親為。 我自己當然希望能儘量陪他們,但要陪到什麼時候呢?上了小學,爸媽真的就會輕鬆許多嗎?青春期會不會面臨更多問題?坦白說,養育Mitch和Marty的責任都在我身上,我也怕一不小心把他們養歪掉啊!只是另一方面,我又有經濟壓力,希望能趁早多賺點錢,畢竟模特兒這一行也挺靠青春吃飯的,該怎麼平衡和取捨,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不管做哪些選擇,最重要的是家人的支持與鼓勵。雖然我還在當媽媽的人生大海裡載浮載沉,不過,我已經算幸運的,更多的人是根本沒得選擇,希望大家都能在當家長的道路上,做出不會後悔的決定。 ※原文刊載於2021年10月號《媽媽寶寶》416期。 ※原文連結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s/9920906 ※延伸閱讀 家有討厭吃飯的小孩怎麼辦?吳品萱克服教養路上的挫折,和孩子一起找方法! 身為人母才理解父母,吳品萱: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! ※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【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】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 ※本文由《媽媽寶寶mombaby》授權刊登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!
工作家庭難兩全不是站在孩子面前的人,請尊重主要照顧者!
文/蘇文清 教養沒有萬用公式,不是誰誰誰說的就是對的!不是站在孩子面前的人,請給予主要照顧者多一點時間與空間,以及多一點尊重與肯定。 奧運結束之後,我國羽球好手戴資穎因為某位網路民眾的指責,霸氣回應一句話:「站在場上的不是你,覺得我失誤太多,可以不要看我打球,謝謝。」 碰到教養正義魔人.爸媽好崩潰 看完事件的因果脈絡後,對小戴說的這一句話很有感,也非常的欣賞,於是自己將這句話稍微做個修改,發到社群網路上,同樣獲得許多家長與我一樣的感受。 「站在孩子面前的是我,覺得我教得不好,可以不要看我怎麼教,謝謝。」 父母需要學會的反擊話術 教養沒有萬用公式,也沒有所謂哪一種方法就是絕對有效,截至目前為主,全世界還沒有哪一項研究可以完全證實哪一種教養方式就是正確的,所以不要把您自以為的方式硬套用在別人身上,也不要緊抓著自己信奉的教養教條就認為別人也要跟著遵從,因為您的方式不見得就是對的! 有時遇到這些專家,很想這麼跟他們說: 1.每位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,衍生的教養方式就要因孩子而有所改變 每位孩子都有專屬的氣質,氣質指的是一個人獨特的行為、動機和反應方式,因此塑造出每位孩子的個性也不相同,因應的教養策略自然也就會不一樣。 所以,您不能用當下自己看到的某個事件點,就自行決定孩子的個性,衍生的行為應該要怎麼教,而忽略孩子日常的生活表現,使得孩子的行為被誤解,導致後續的教養方向出現偏差。 2.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一樣,衍生的教養內容就要因家庭而有所調整 每個家庭的成員組成、社經地位、環境結構、宗教信仰都不一樣,因此塑造出每個家庭的教養觀念也不相同,執行的教養方式自然也就會不一樣。 所以,您不能用自以為是的觀點去斷定每一個家庭的狀況,認為他們應該要這麼教孩子,而忽略家庭中原本的規則與平衡,使得家庭失去了準則,導致後續不必要的教養衝突發生。 3.每位主要照顧者的成長背景都不一樣,衍生的教養技巧就要因背景而有所修改 每位主要照顧者的成長經歷、教育程度、思考模式、工作性質都不一樣,因此塑造出來的教養信念就不相同,採取的教養態度自然也就會不一樣。 所以,您不能用自己主觀的經驗或是教育信仰,要求其他主要照顧者也要跟著這麼做,而忽略親子之間長期熟悉的互動方式,造成主要照顧者無所適從,或是做法被誤解,導致後續更多的教養矛盾產生。 ※原文刊載於2021年09月號《媽媽寶寶》415期。 ※原文連結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s/9920317 ※延伸閱讀 爸媽每天碎念說教,只會讓小孩把耳朵摀起來!改成「3句溝通法」才有效 與孩子溝通的過程總是理智斷線?5個簡易步驟,走出無效教養循環 ※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【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】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 ※本文由《媽媽寶寶mombaby》授權刊登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!
父母需要學會的反擊話術自然產寶寶真的比較健康?
文/謝佩妤 採訪諮詢/聖康診所醫師黃立心 媽媽們常會聽說自然產的寶寶較健康,真的是這樣嗎?透過聖康診所醫師黃立心的解答,一起了解剖腹產寶寶的6大迷思! 剖腹產寶寶頭型比較漂亮? 剖腹產寶寶出生時,因未經產道擠壓,頭型並不會出現變形的現象,自然產寶寶在經由產道分娩的過程中,因新生兒頭骨尚未發育完全,較為柔軟,若因為外力因素有擠壓狀況就可能造成寶寶頭型改變,而醫師使用產鉗、抽吸等方式也容易導致寶寶頭部出現頭皮水腫、血腫等情形。不過,寶寶頭型是天生的,自然產寶寶出現頭型改變為暫時性現象,幾個月後,在大氣壓力的變化下就會恢復,因此,並非剖腹產寶寶的頭型就比較好看。 剖腹產寶寶呼吸窘迫機率大增? 根據健保統計資料,剖腹產寶寶相較於自然產寶寶,在出生後,出現肺炎感染、新生兒暫時性呼吸急促、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高出10倍,這是因為剖腹產寶寶未經媽媽產道擠壓,肺部中累積的羊水排出較為緩慢,當寶寶肺部中的羊水未被完全吸收時,會出現呼吸急促、喘的情形。 若媽媽為B肝帶原者,剖腹產寶寶較不會感染? B型肝炎經由體液、血液交流而傳染,因此,大多數的媽媽會認為經產道會接觸的體液、血液的機率較高,但其實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,在生產過程中,寶寶都會與媽媽有大量體液、血液的接觸,醫師並不會特別因為媽媽為B肝帶原者而建議採用剖腹產。 剖腹產寶寶長大後肥胖機率較高?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,相較於自然產寶寶,剖腹產寶寶成年後,大約30~ 40歲時,出現肥胖的機率較高。一般認為,因為剖腹產寶寶不像自然產寶寶在出生時,會立即接觸媽媽產道和 腸胃道中的各式細菌,讓腸胃道及免疫系統發展較健全。不過,由於肥胖成因相當複雜,也可能與內分泌及其他狀況有關,目前並未有定論。 剖腹產寶寶比較容易氣喘、過敏嗎? 國內2017年研究發現,寶寶出生採用剖腹產的方式,確實會增加過敏及氣喘機會。因剖腹產寶寶出生時,未直接接觸產道細菌,以及媽媽腸胃道相關微生物,免疫系統接受較少刺激,長大過程中較容易出現過敏現象。 剖腹產寶寶比較容易出現黃疸? 寶寶出生後容易出現「生理性黃疸」,原因為大量胎兒性紅血球被肝臟代謝後產生的膽紅素累積其中,造成寶寶皮膚、眼白泛黃。不過,不論剖腹產或自然產寶寶都可能發生黃疸,並無研究顯示剖腹產寶寶出現的機率較高,媽媽不必過於擔心,通常在 1~2週後就會漸漸改善。 ※原文刊載於2021年08月號《媽媽寶寶》414期。 ※原文連結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s/9920150 ※延伸閱讀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好呢?10個妳一定要知道的生產問題 自然產注意事項有哪些?待產流程怎麼做?傷口怎麼顧? ※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【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】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 ※本文由《媽媽寶寶mombaby》授權刊登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!
知識補給